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   政策云   >   详情

    陈新有:稳增长的关键就是稳工业

    发布日期:2020-11-12 13:58:41       关键字:     点击次数: 275次    
    政策级别:   
    不限
    归属部门:   
    不限
    支持方式:   
    不限
    企业规模:   
    不限
    成立时间:   
    不限
    成文日期:   
    2020-11-12 13:58:41
    行业类型:   
    政策分类:   

    今年全国“两会”后,四川省政府连续出台了四个文件确保“稳增长”,外界统称为“36计”。四川省稳增长的成功与否就在这“36计”的贯彻执行上。而对四川省来说,稳增长就是稳工业,也是其他转型需求的坚实基础。四川省经信委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工业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系东汽出身,又曾在四川工业重镇德阳主政,堪称专注“工业”20年的典范。近日,人民网记者就四川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转型过程中放心不下的是任性惰性,立志推动的是创新驱动,殷殷嘱托的是优势转换。请您分享一下对转型升级发展的具体考量。

        陈新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我理解核心要义是外部环境正在快速变化,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方式调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结合四川实际,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的历史必然和其中蕴涵的巨大机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统筹分析国内外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做出了我国当前经济已经进入发展“新常态”的科学论断,并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系统地论述了“新常态”的内涵和特征。“新常态”是我国在经历三十多年高速发展和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整体增长乏力两个背景下的历史必然,它既是对我国当期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但也是我们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实现产业结构脱胎换骨的历史机遇。
        二是要充分把握四川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基本省情及同步全面小康的巨大潜力。从四川的现状看,我们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的时期,工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必须在相当长时期内挑起全省经济发展的重担。同时,我省总体发展水平与全国、特别是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差距就是潜力,差距就是动力,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快于东部、领先西部的发展速度,工业无疑应该也必须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牢记创新驱动是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动力转换”,即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是经济“新常态”最核心和本质的特征。过去,我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灾后重建形成的巨大投入,支撑了我省近十年的高速增长,然而随着灾后重建任务的完成,以及自然资源开发边际效益的递减效应,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的动力已然衰竭,我省工业发展必须走上依靠创新驱动、依靠科技研发和创意设计推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唯一路径。
        四是要加快形成人才是最宝贵资源的社会氛围。创新驱动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而人才是推动创新最根本和最核心的要素。四川拥有全国一流的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的科研院所群体,集聚了一大批拥有较高素质、较强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这是我省推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的中坚力量。我们必须在研发平台建设、服务体系培育、成果转换政策等方面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和调动这一群体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在全社会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五是要抓住四川诸多重大机遇。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发展战略,我省地处多项国家政策的战略交汇点,这既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实现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得东风。我们必须抢抓这些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四川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领头羊”和西向对外开放中的“桥头堡”作用,推动四川实现“两个跨越”的宏大愿景。

        记者:我们了解到,在经济稳增长的关键时期,四川省委、省政府密集打出一套稳增长组合拳。作为占居全省半壁江山的工业战线,以“挑大梁”的责任和担当做了许多探索和实践。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下目前的推进情况如何?具体有哪些特色做法和亮点?

        陈新有: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省委、省政府针对我省要素保障不充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市场需求不足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出台了“4+1”文件,即“关于加强资源要素价格管理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等4个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以及实施楼市新政的文件,并提出当前主要工作是稳增长,稳增长的关键就是稳工业、稳投资和促消费。工业部门义不容辞的担当起了“挑大梁”重任,抓好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抓好稳增长政策文件督促落实。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组织开展了两次对全省各市州的稳增长工作督查调研,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督促解决各地企业发展和项目投资建设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及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今年3月全国人代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参加四川代表团讨论时,四川团将第一次督查调研中了解到的有关问题向总理作了汇报,这对国务院出台国发[2015]25号文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下大力气抓重点行业稳定增长。督促各地继续加大对工业的支持,特别是狠抓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稳定增长。研究制定《四川省电子信息制造产业2015年推进方案》、《四川省汽车制造产业2015年推进方案》、《四川省装备制造产业2015年推进方案》,提出了25条措施,目标是推动三大产业持续稳定增长。近期,省政府还将召开推进三大产业发展的专题会议,再次进行动员部署。
        三是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做大增量。组织召开重点市州工业投资座谈会,督促低增长(负增长)市州采取举措尽快弥补欠账,稳步增长市州在巩固势头基础上力争多做贡献。重点抓好省委省政府56个重大产业项目、157个省政府重点工业项目和500个投资过亿元重点项目,抓紧启动信息安全、燃气轮机、新能源汽车和通用航空等一批重大示范项目。对2015年全省计划竣工投产的2431个项目加强协调服务和督查,力争项目按期竣工投产,贡献产值1000亿元以上。全省经信系统狠抓投资促进,力争上半年完成工业投资33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2300亿元。
        四是强化困难企业帮扶支持。想方设法帮助困难行业和企业脱困,梳理省委、省政府经济工作督查收集到的需省级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由省政府以“发点球”方式交由省级有关部门解决;进一步组织实施大企业大集团“直通车”服务,促进重点企业稳定生产经营;指导各地建立企业台账特别是困难企业台账,帮扶支持企业度难关。
        五是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和企业减负。大力度组织实施直购电、富余电消纳和留存电政策,积极推动直供气。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金融和水电气运要素价格专项检查,努力降低企业生产综合成本。大力组织银企对接,于4月召开优势产业银企对接会,分行业组织银企、银园对接会,多渠道满足工业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动企业减负工作,于5月召开全省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记者: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指出:“作为全省稳增长的主战场,工业要打一场稳增长的硬仗。抓转型升级、抓实体经济,要一条线一条线去梳理,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去谋划,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跟进,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去解决问题。”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四川工业将如何让增速稳得住、产业有支撑、结构调整有新进展,走出一条有四川特色的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相结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的工作举措?

        陈新有:东明书记的讲话直指稳增长和促转型的要害,既有思路指引,也有具体措施。我们的理解,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任务是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要牢固树立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理念,在扩增量中调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发展提升七大产业新优势。七大优势产业在全省工业中的比重超过75%,是今后一段时期着力发展的“主力军”。从现有产业基础和发挥比较优势考虑,七大优势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我省工业调结构转方式的重点,必须进一步加大培育发展力度,打造成为我省现代产业新体系的主要支撑。电子信息要力争在软件、集成电路、核心元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汽车制造要以整车龙头企业为牵引,带动全产业链配套发展,推进产业集群建设。装备制造要重点打造三大基地(成都、德阳、自贡)和四大类产品(动力类、轨道交通类、油气钻采类、节能环保类),推进智能制造。油气化工要加快打造高分子化工材料、天然气深加工、高效蓄电池、化工资源综合利用等四大产业集群。钒钛钢铁及稀土要重点突破资源配置、整合和就地转化上的政策和体制障碍,加强钒钛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抓好产业链的延伸整合,加强钒钛制品的高端应用研发。饮料食品要重点抓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实施品牌化改造,推进白酒产业转型发展。能源电力要积极打造以水电为主、太阳能风能发电为辅、燃气发电为调峰的清洁能源基地,加快电网建设,抓好资源的就地转化。
        二是培育壮大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坚持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尖子生”来培育。要紧密把握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方向,尤其要重视移动互联网、增材制造、新能源应用等三大领域的革命性突破,积极跟进。要抓紧制定“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四川行动计划,对接国家部署,在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领域争取国家支持,努力将新兴产业培育为主导产业。继续推动与中石油、中石化、中电科、中航工业和清华大学等央企、高校的战略合作,实现一批重大项目布局四川。借鉴国家模式设立四川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抓紧设立四川省集成电路和信息安全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投资基金,在新兴产业领域设立一批国家参股的创业投资基金,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服务业与工业化、城镇化融合,着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电信通讯、数字内容、电子商务等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等手段,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大力发展以工业设计、工业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制造服务化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外包、总部经济,支持总集成、总承包带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完善生产性服务业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积极适应居民消费扩大和结构升级的需要,充分发挥生活性服务业对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
        四是推动四川装备业“走出去”。我省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主要采取的形式有产品出口、境外投资办厂以及设立分公司、工程技术咨询服务等。同时,以东方电气、四川宏华、南车资阳等为代表的大型骨干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技术转让、工程总包及服务,目前已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抢抓“一路一带”重大机遇,推动四川装备制造业“抱团取暖”,组建产业联盟,积极引导企业不断完善重点市场网络布局,积极鼓励企业探索合作新模式,大力引导企业拓宽海外业务范围,推动更多企业、更多产品“走出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