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   政策云   >   详情

    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1-11-07 04:57:58       关键字:     点击次数: 734次    
    政策级别:   
    不限
    归属部门:   
    不限
    支持方式:   
    不限
    企业规模:   
    不限
    成立时间:   
    不限
    成文日期:   
    2021-11-07 04:57:58
    行业类型:   
    政策分类:   

     

     

    遂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经济和信息化厅:  


    按照贵办《关于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人才工作书面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局开展了相关调研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5年来人才平台建设情况

    1.电子科技大学遂宁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  


    为推动遂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再上台阶,帮助一批电子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201710月,市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市校合作协议。20184月,电子科技大学遂宁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重点定位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与遂宁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助力遂宁先进制造业的加快发展。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20201月,遂宁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研究院具体承担国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以及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中心任务研究等职能,将针对遂宁市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开展研究,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将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中心任务,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推动研究成果转化,推动遂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助推遂宁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同步设立理事会和专家委员会。  


       3.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遂宁研究院  


    20213月,市人民政府与重庆大学签署共建锂电及新材料研究院合作协议。研究院以做高质量锂电,引领新能源变革锂电之路为理念,竭力为遂宁锂电发展做出贡献。研究院建成后将结合遂宁市众多锂电企业的实践平台,充分融合产学研各方优势,发挥重庆大学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优势,着力锂电及新材料领域、将锂硫电池、先进锂金属负极、三元正极材料等已有成果进行产业化研究,从而吸引高素质产业领军人才,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共性技术成果,进而孵化高科技企业。  


    4.四川省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  


    该研究院是经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批复认定的省级工程研究院,由大英聚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控股并联合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人员共同成立的股份合作单位。研究院以产权为纽带、以应用技术研发为核心、以协同创新为途径、以石墨烯材料暨终端应用产业化裂变为目标,推动遂宁市双创及企业转型升级。研究院搭建协同创新平台,研发石墨烯材料制备新技术、石墨烯应用新技术、石墨烯新产品、建设石墨烯检验检测平台、落实相关产业化和孵化,并开展石墨烯产业化的各种技术创新活动和跨界创新活动。  


    5.高新技术企业  


    全市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9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4家。  


    6.省市级以上研发机构  


        全市现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企业技术中心41,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6家。2016年至2019年分4批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共22个,其中专家工作站21个。20204月,按照省科协《关于进一步做好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清理规范工作的通知》要求,撤销了这2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
        (二)近5年来人才服务实效情况


    1.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引才聚智,形成了以遂州英才工程为统揽,以推进人才生态最优城市建设为抓手,以构建良好人才生态环境为目标的政策支撑体系。先后出台了《遂宁市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产业大军的十条措施》、《关于大力实施遂州英才七大计划全面助推创新创业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环境的十条措施》、《“遂州英才千人计划”实施办法》、《遂宁市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新十条措施》等政策文件,为进一步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加大对各类人才奖励支持力度


    (1)实施“金荷花领军人才工程”


    围绕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每年面向海内外择优引进支持20名左右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能够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引领新兴产业、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金荷花领军人才(分设四类)。根据金荷花领军人才不同类别,分别给予20-50万元安家补助和2000-10000/月岗位津贴,可分别享受人才公寓、高级人才公寓、专家楼等待遇。目前已支持首批“金荷花领军人才”10名。


    2)实施“川中明珠计划”


    大力培育本土高层次领军人才,设立遂州创新领军人才、遂州创业领军人才、遂州技能大师等项目,每年各项目重点支持4名左右处于行业领先、引领创新发展的高端人才,每人给予5-10万元资金支持。目前已连续2年开展评选活动,3个项目共支持25人。


    3)支持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


    对引进到我市重点产业企业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本科生,给予1-10万元安家补助、400-2000/月生活补助、300-1000/月租房补贴。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颁发遂州英才卡,持卡人可享受就医、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创业等一站式服务,定期参加健康体检、人才沙龙、疗养休假等活动。目前已评选支持40余名高层次人才。


    4)支持技能人才


        建立技能人才岗位津贴制度,在重点产业企业工作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300/月、500/月、800/月的岗位津贴级,发放期限3年。建立首席技师、特聘技师等技能带头人制度,给予1000/月的职务津贴,发放期限3年。


    3.加强产业人才培育


    以开展培训为抓手,紧贴加快构建“5+2+1”现代产业体系实际,着力在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产业人才队伍。一是以骨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为重点,采取送出去的方式,分期分批组织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赴国内知名高校参加培训。5年来,共选派500余名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到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接受短期培训。通过组织外出培训,产业人才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知识结构更加完善,眼界更加开阔,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注入了新的动能。二是以规上企业为重点,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分期分批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企业家大讲堂活动。期间,围绕企业转型升级、IPO上市、商业模式创新、领导能力提升等20余个主题内容,共举办遂州企业家大讲堂”15期,邀请20余名国内知名经济专家、教授来遂授课,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500人次。三是积极鼓励和支持其它类型培训。组织10余名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参分别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经济和信息化厅等相关部门组织的领军人才培训、大企业大集团培训、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等专题培训;积极指导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咨询、培训等各类服务,累计培训工业企业人员3000余人次。


    二、存在困难问题


    (一)人才总量不足


    近年来,尽管我市出台了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但由于园区发展环境和企业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强,企业招引高端人才比较困难。随着我市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持续推进,企业规模和体量不断扩大,特别是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逐年增加,对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大量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现有的人才数质量难以支撑各产业发展壮大,人才缺口成为制约我市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


    (二)人才结构不优


    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仅占从业人员总量的7.7%,本科学历以上只占企业管理人才的42%;专业技术人才仅占从业人员总量的12.1%,本科学历以上只占专业技术人才的53%


    (三)人才发展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与发达地区相比,专门为高层次人才发展搭建的平台层次低、数量少,相应的硬件配套设施还比较落后,对高层次人才的吸纳能力有限。高职院校少,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资源与重点产业的结合度不高,资源共享、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服务等平台建设还不完善,大多数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覆盖面小。


    三、 对策建议


    (一) 以政府为主导,产业为立足点,出台现代产业人才差异化政策。一是健全人才引留政策。要制定人才分类激励政策,落实企业人员评定职称的完善配套政策,关注人才引进后的培养、使用、管理和生活问题,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资金保障、住房购租、子女就学、社会保障、家属就业等方面内容明确一系列优惠待遇,充分体现“一流人才一流地位,优秀人才优厚待遇”的人才价值导向。二是优化创新分配激励机制。鼓励并引导用人单位开展多元化工资分配工作,允许和鼓励企业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的分配方法,对在关键岗位工作的技术骨干、承担重点工程和科研项目的带头人,可实行技术入股和协议工资制度,确保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流失。


    (二)以企业为主体,配套设施为着力点,打造现代产业人才优良环境。一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园区与企业共建机制,加快园区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及时完善热水、电视、光纤等生活性配套设施,积极发展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治安环境。规范园区内公交线路的运营,增加公交车次,实行定时、定点在城区停靠,保障企业员工出入城区的方便,推进园区城市化,提高城市归属感。二是打造高端人才绿色通道。出台政策为工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引进和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在个人所得税、科研成果等方面的直接奖励,建立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事项清单,为其提供包括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多重人才绿色通道的特别待遇。进一步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服务水平,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三是加强人才平台建设。搭建高层次人才发挥才华的平台,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能够大展身手。


    (三)以市场为依托,创新为落脚点,进一步加大柔性引才力度。一是提升人才吸引力。继续开展“遂州英才”、绿经会、绿科会、创客大赛等活动,扩大遂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越来越多的人才吸引到遂宁。二是加强校地合作和区域合作。积极拓展合作渠道,加强成渝两地人才资源对接,整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资源,大力开展区域合作和校企合作,引进人才的同时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三是面向境内外大力开展柔性引才工作。突破国籍、户籍、地域、人事关系等刚性约束,面向海外广纳贤才,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与企业双向兼职,对人才“使用弹性、管理软性、服务个性”,坚持“不为我有,但为我用”,弥补我市现代产业人才特别是领军和尖子人才的短缺,起到指方向、带队伍、培养青年人才的作用,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以舆论为导向,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一是通过舆论优化环境。加强宣传工作,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传播手段,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科学的人才观和党的人才政策,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鼓励发展企业文化。支持创新型骨干企业建立人才培训基地,面向行业人才进行知识更新培训,鼓励企业提高教育经费规模,加强企业人才继续教育,畅通企业人才职称评定通道。通过户外拓展、读书会、交流活动等拉近员工之间的距离,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形成关心人才的良好工作生活氛围。


     

     

     

    遂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1914


    作者: